銘記苦難 走向輝煌
——讀金一南《苦難輝煌》心得
灤縣財政局楊叢泉
金一南將軍、教授所著《苦難輝煌》一書,從國際視角觀照中國革命,從事件切面剖析因果關系,從人物言行燭照鮮活歷史,獨具一格、引人入勝。
1840年至1949年的百年沉淪,凝結了中華民族太多的苦難、太多的辛酸,整個神州黯淡無光、整個民族痛苦呻吟。諸多的苦難,讓人不堪回首,讓人感嘆低回,讓人淚濕衣襟。中國共產黨經歷重重磨難,百煉成鋼,鍛煉成為一個成熟、堅強、與時俱進的先進政黨。如今,走過百年苦難的偉大民族,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,從1949年起步,在新的百年里,建立新中國、實行改革開放、建設小康社會,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。歷盡苦難,走向輝煌,是對中國革命、建設的高度概括。
我們銘記苦難
《苦難輝煌》中,作者傾向用戰略思維、戰略意識點評歷史,一定程度淡化了中國革命中的腥風血雨。但冷靜敘述的字里行間,依然難以掩蓋劊子手的斑斑劣跡。書中記載,從1927年“四一二”反革命政變到1928年上半年,死難革命人士就達33.7萬人,至1932年以前,達100萬人以上。國民黨愛國將領陳銘樞在《“九·一八”第四周年紀念感言》中寫道:“國民黨為‘清黨’而屠殺了中國數百萬有志有識的青年。這個損失是中國空前的損失,即秦始皇之焚書坑儒亦必不至于此。”這是苦難。
屠刀下的中國共產黨,被迫走上了“武裝奪取政權”的革命之路。南昌起義、秋收起義、廣州起義相繼被血腥鎮壓,烈士鮮血染紅南國土地。星火燎原,正在革命根據地不斷發展壯大之際,左傾冒險主義路線導致了第五次反“圍剿”失利,紅軍被迫長征。長征開始后,國民黨軍隊對蘇區進行了血腥屠殺,據史料載,紅都瑞金在80天內被慘殺1800多人,寧都縣被殺絕的有3800多戶,閩西遭殺絕的為4萬多戶(見《黨史文苑:紀實版》2006年第5期《紅軍長征之后》)。又是苦難。
長征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求索,同樣伴隨深重的苦難。殘酷的湘江血戰,使長征紅軍從8.6萬人銳減到3萬人,五萬多戰士血染湘江。國民黨軍隊一路圍追堵截,紅軍破烏江、渡赤水、過金沙,逐步擺脫被動態勢。大渡河覆滅過太平天國名將石達開的大軍,也使紅軍陷入危局。安順場渡河受阻,只有搶奪瀘定橋一途。13根鐵索,決定紅軍生死攸關的命運,奇跡是22勇士飛奪瀘定橋,紅軍再次轉危為安。爬雪山,凍餓交加,許多戰士葬身冰雪;過草地,惡水泥沼,那么多紅軍深陷泥潭;長征勝利在望,張國燾又分裂中央,致使西路軍全軍覆沒……。還是苦難。
書中未重點涉及抗日戰爭,但我們都知道,南京大屠殺日軍屠我民眾30萬人;日軍731部隊的細菌戰致死人數無法統計;黃河花園口決堤,百萬民眾直接死亡或間接因饑荒死亡;抗日戰爭導致中國人口損失近5000萬,那更是苦難。
這些苦難,是中國革命的苦難,是中國人民的苦難,更是中華民族的苦難。唯有銘記這些苦難,才能萬眾一心,“把我們的血肉鑄成我們新的長城”,才能從廢墟中站起,走向一個又一個輝煌。
我們見證輝煌
走過苦難的國家和民族,終于在1949年10月1日站了起來。這是一個走向輝煌的嶄新起點,從此,中華民族逐漸走向復興之路。
這是在曲折中走向輝煌:至1956年底,農業、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;1964年10月,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;1970年4月,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“東方紅1號”發射成功;1971年10月,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,恢復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;1978年,真理標準大討論開始,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,重新確立解放思想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,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,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,實施改革開放戰略,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。
這是在探索中走向輝煌:1980年,深圳、珠海、汕頭、廈門等經濟特區建立,經濟駛入快車道;1986年,提出和制定“863計劃”,高科技戰略起步;1997年,香港回歸祖國懷抱;1999年,澳門回歸祖國,我國第一艘無人飛船“神州一號”發射成功;2000年,全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;2001年,中國加入世貿組織,北京申奧成功;2003年,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“神州五號”成功升上太空,首位宇航員是楊利偉;2006年,青藏鐵路全線通車;2008年,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。從十六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,到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,中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舉世矚目,改革開放的成果讓世界驚嘆。
中國共產黨團結全國各族人民,篳路藍縷,一路走來,創造了如此輝煌的業績。我們是輝煌的見證者,與深重的苦難對比,此時我們怎能不揚眉吐氣、由衷自豪。
反思苦難輝煌
苦難離我們遠去,輝煌向我們走來。我們該如何正確認識苦難與輝煌?這是我們當前面臨的一個新的命題。
我們應當清正廉潔而非腐化墮落。當前,國富民強,社會繁榮,有的人認為新社會了,可以享福、享樂、享受了,追求金錢、美色,貪污腐化,自甘墮落。當一張張巨貪嘴臉展示在世人面前,人們不禁要問,社會怎么了、干部怎么了?產生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之一,是他們思想深處忘記了過去、漠視苦難,丟了根、忘了本,追求享樂,人生觀、價值觀扭曲,喪失了危機意識、進取意識,久而久之,造成享樂主義盛行。想想革命年代的革命者,他們真該無地自容了。讀讀方志敏的《清貧》吧:“潔白樸素的生活,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!”
我們應當做孺子牛而不做新官僚。人民群眾創造了歷史,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,黨員干部是人民的公仆,而非高高在上的官僚。革命年代,革命者與人民群眾魚水情深、情同手足,共同肩負了深重的苦難。當前,一些黨員干部脫離群眾,視群眾為“麻煩制造者”,只記得輝煌有我一份,不記得苦難有群眾分擔,出現與黨的群眾路線背道而馳的現象,這是我們應當警惕和糾正的。習近平指出,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。當前,我黨廣泛開展的以為民、務實、清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,就是要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,夯實黨的執政基礎,鞏固黨的執政地位,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,才能切實解決形式主義、官僚主義、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“四風”問題。
《苦難輝煌》是一部引起我們對苦難思考的好書。歷史是延續的,走過的苦難,我們應當銘記。不忘過去,我們才能走出更堅實的輝煌腳步。